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唐宋时期湖南四川地区的瓷与茶文化初探(2)

来源:四川建材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5-1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长沙窑彩瓷茶具与其他窑口的不同,大多茶具(茶壶、茶盏、茶瓶)都进行了纹饰,写的诗文、题记等。长沙窑的出土的茶具中,茶壶所占比重最大,壶上

长沙窑彩瓷茶具与其他窑口的不同,大多茶具(茶壶、茶盏、茶瓶)都进行了纹饰,写的诗文、题记等。长沙窑的出土的茶具中,茶壶所占比重最大,壶上题写的大多是劝人行善、教人处世、规范礼义方面的警句,如: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或劝诫人不要贪念招祸,如:“罗网之鸟、悔不高飞。”“悬钓之鱼、悔不忍饥。”等。或者劝人勤俭持家,如:“富从升合起,贫从不记来”。或者教人感恩行孝,如:“羊申跪乳之志”、“牛怀舐犊之恩”等。长沙窑茶具饰以诗文、书法、绘画,这是唐代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,表明人们注意力已转向对品茶饮茶的过程、器具的关注,饮品茶具生产及其使用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,而渐趋成熟。

唐以后直至宋朝,由于连年的战争,以及其他新兴官窑的出现,无论是岳州窑还是长沙窑都渐渐失去了竞争力,到了宋代就逐渐式微,但是湖南的瓷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消失,而是找到了另一种发展路径,从生产高端的瓷器到生产大多数平民百姓家中使用的日用器具,但是也有极少数窑口仍然保持着高超的烧制技艺,后代文献记录仍有上贡皇家的器具的生产。

2 唐宋时期四川地区的瓷与茶

四川地区陶瓷制造业历史悠久,窑场众多。从东晋到明清时期,四川窑业未曾间断,犹以隋唐至两宋时期最为鼎盛:历史悠久的邛窑青瓷、磁峰窑白瓷;隋唐时期的大邑白瓷;还有邛窑独创的高温釉下绘三彩装饰……唐宋时期,四川地区陶瓷在艺术与工艺上虽不及几大名窑,但也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,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及艺术装饰,丰富了中国陶瓷艺术。

除此以外,四川地区依靠自身盆地地形带来的土质肥沃、气候湿润等特点,大力发展茶叶栽培。最迟在商代初期,四川地区就已经出现了茶叶,其后茶叶栽培技术不断改进,许多学者认为巴蜀地区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。唐宋时期,四川茶叶发展达到高峰。在陆羽的《茶经》中,对茶叶评定了相应等级,在评定等级的三十一州茶叶中,四川独占八州,充分说明四川地区在唐朝时重要的产茶区域。此外,宋朝四川地区对茶叶的相关法律也十分完备,包括通商法、茶马法、茶引法等。

结合目前相关考古发掘,四川地区古陶瓷可按照青瓷、黑瓷、白瓷这三类进行划分。除此以外,还有颇具盛名的邛窑。邛窑是四川地区古窑遗址中面积最大、烧造时间最长、品种最多,影响最大的民间窑址,创烧于南朝,兴盛于唐、五代,南宋中晚期停烧,邛崃窑系瓷器也以独特的工艺设计和精美的釉下彩技术而闻名。区别于北方低温烧制彩绘陶瓷,邛窑采用1200℃的高温进行彩釉烧制,釉色包含黄、绿、蓝、褐、白等色。其中,邛窑玻璃釉,不含氧化铅,釉彩透明,充满开片,因而成品鲜艳瑰丽,历经千年依旧保持原有色彩。邛窑三彩器物除了小部分低温烧制陶器外,大部分烧造温度较高,胎、釉方面接近瓷的标准,属于高温三彩。从目前已知发现来看,邛窑彩绘瓷最早在隋朝就已经出现,其烧制技术在唐朝已经非常成熟,釉上釉下彩绘兼有,造型多样,有明显包含佛教、道教、外来人民因素的作品,常常作日常生活器皿。

除了色彩精美的釉下彩瓷器,四川地区的白瓷也广为流传。四川地区烧造白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,杜甫在《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》中写道:“大邑烧瓷轻且坚,扣如哀玉锦城传。君家白碗胜霜雪,急送茅斋也可怜。”描写了当时已经灿白胜过霜雪的白瓷。其后,白瓷技术更是在北宋达到新的高峰,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磁峰窑。除了供应当地使用外,通过宋代沉船打捞,还大量发现白瓷出口痕迹。

自茶叶栽培技术和陶瓷制造技术发展逐渐成熟后,茶叶与瓷器往往相伴出现。唐宋时期不仅是四川瓷器制造发展的高峰,同样是四川茶叶栽培的扩大时期。同时,这一时期,成都地区经济发达,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重要商业中心,有“扬一益二”的美称,同样促进了四川地区茶叶生产交换,在当地形成了规模宏大,分工明确的产茶售茶产业,一大批名茶应运而生,茶叶产量巨大。学者研究指出:唐五代时期,四川地区茶叶年产量约有千万斤。北宋时期,产量继续增加,茶叶年产量已达到3000万斤。南宋时期虽略有下降,但茶叶年产量应当仍不低于2100万斤。

经过唐宋朝代更替与发展,四川地区的瓷器制造和茶叶生产在宋代以后进入了低谷期,但是期间仍未中断,只是影响范围缩小,主要集中在当地,供给当地居民使用和饮用。

文章来源:《四川建材》 网址: http://www.scjczz.cn/qikandaodu/2021/0519/1533.html



上一篇:中国四川省叉属翅目叉科一新种
下一篇:四川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路径研究

四川建材投稿 | 四川建材编辑部| 四川建材版面费 | 四川建材论文发表 | 四川建材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四川建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